(详细介绍)线性代数中的零空间(Null Space)
线性代数中的零空间(Null Space)详解
1. 定义
零空间(Null Space)是线性代数中的一个核心概念。对于一个
m
×
n
m\times n
m×n 的矩阵
A
A
A,其零空间是所有满足方程
A
x
=
0
A\mathbf{x}=\mathbf{0}
Ax=0 的向量
x
\mathbf{x}
x 的集合。数学上表示为:
Null
(
A
)
=
{
x
∈
R
n
∣
A
x
=
0
}
.
\text{Null}(A)=\left\{\mathbf{x}\in\mathbb{R}^n \mid A\mathbf{x}=\mathbf{0} \right\}.
Null(A)={x∈Rn∣Ax=0}.
其中,
x
\mathbf{x}
x 是
n
n
n 维列向量,
0
\mathbf{0}
0 是
m
m
m 维零向量。零空间中的每个向量
x
\mathbf{x}
x 都是线性方程组
A
x
=
0
A\mathbf{x}=\mathbf{0}
Ax=0 的解。
2. 核心性质
-
线性子空间:零空间是一个向量空间的子集,且满足以下条件:
- 包含零向量:显然 A 0 = 0 A\mathbf{0}=\mathbf{0} A0=0,因此零向量 0 \mathbf{0} 0 属于零空间。
- 加法封闭性:若 u , v ∈ Null ( A ) \mathbf{u},\mathbf{v}\in\text{Null}(A) u,v∈Null(A),则 A ( u + v ) = A u + A v = 0 + 0 = 0 A(\mathbf{u}+\mathbf{v})=A\mathbf{u}+A\mathbf{v}=\mathbf{0}+\mathbf{0}=\mathbf{0} A(u+v)=Au+Av=0+0=0,即 u + v ∈ Null ( A ) \mathbf{u}+\mathbf{v}\in\text{Null}(A) u+v∈Null(A)。
- 数乘封闭性:若 u ∈ Null ( A ) \mathbf{u}\in\text{Null}(A) u∈Null(A) 且 c ∈ R c\in\mathbb{R} c∈R,则 A ( c u ) = c A u = c 0 = 0 A(c\mathbf{u})=cA\mathbf{u}=c\mathbf{0}=\mathbf{0} A(cu)=cAu=c0=0,即 c u ∈ Null ( A ) c\mathbf{u}\in\text{Null}(A) cu∈Null(A)。
3. 求解零空间的步骤
要找到矩阵 A A A 的零空间,需解齐次方程组 A x = 0 A\mathbf{x}=\mathbf{0} Ax=0。具体步骤如下:
- 将矩阵 A A A 化为行最简阶梯形(RREF)。
- 确定主元列和自由列:主元列对应的变量是主元变量,自由列对应的变量是自由变量。
- 用自由变量表示主元变量:将每个自由变量设为任意常数(如 t 1 , t 2 , … t_1,t_2,\dots t1,t2,…),并求解主元变量。
- 构造零空间的基:每个自由变量对应一个基向量,将所有基向量组合即为零空间。
示例:
考虑矩阵
A
=
(
1
2
3
4
)
A=\begin{pmatrix}1&2\\3&4\end{pmatrix}
A=(1324),求其零空间:
- 化为 RREF:
( 1 2 3 4 ) → 行变换 ( 1 0 0 1 ) . \begin{pmatrix} 1 & 2 \\ 3 & 4 \end{pmatrix} \xrightarrow{\text{行变换}} \begin{pmatrix} 1 & 0 \\ 0 & 1 \end{pmatrix}. (1324)行变换(1001). - 主元列是第1、2列,无自由变量。因此,零空间仅包含零向量:
Null ( A ) = { ( 0 0 ) } . \text{Null}(A)=\left\{\begin{pmatrix}0\\0\end{pmatrix}\right\}. Null(A)={(00)}.
4. 秩-零化度定理(Rank-Nullity Theorem)
该定理将矩阵的秩与零空间的维度联系起来:
Rank
(
A
)
+
Nullity
(
A
)
=
n
,
\text{Rank}(A)+\text{Nullity}(A)=n,
Rank(A)+Nullity(A)=n,
其中:
- Rank ( A ) \text{Rank}(A) Rank(A) 是矩阵 A A A 的列空间(Column Space)的维度。
- Nullity ( A ) \text{Nullity}(A) Nullity(A) 是零空间的维度(即零空间中线性无关向量的最大数量)。
- n n n 是矩阵 A A A 的列数。
示例:
若矩阵
A
A
A 有 3 列且秩为 1,则零空间的维度为
3
−
1
=
2
3 - 1 = 2
3−1=2,即零空间是二维的。
5. 零空间的基与维度
- 基:零空间的基是一组线性无关的向量,能够通过线性组合生成零空间中的所有向量。
- 维度:零空间的维度等于自由变量的个数,即 Nullity ( A ) = n − Rank ( A ) \text{Nullity}(A)=n-\text{Rank}(A) Nullity(A)=n−Rank(A)。
示例:
矩阵
A
=
(
1
1
1
0
0
0
)
A=\begin{pmatrix}1&1&1\\0&0&0\end{pmatrix}
A=(101010):
- RREF 为 ( 1 1 1 0 0 0 ) \begin{pmatrix}1&1&1\\0&0&0\end{pmatrix} (101010)。
- 主元列是第1列,自由变量是 x 2 x_2 x2 和 x 3 x_3 x3。
- 设 x 2 = t x_2=t x2=t, x 3 = s x_3=s x3=s,则 x 1 = − t − s x_1=-t-s x1=−t−s。
- 解的形式为:
x = t ( − 1 1 0 ) + s ( − 1 0 1 ) . \mathbf{x}=t\begin{pmatrix}-1\\1\\0\end{pmatrix}+s\begin{pmatrix}-1\\0\\1\end{pmatrix}. x=t −110 +s −101 . - 零空间的基为 { ( − 1 1 0 ) , ( − 1 0 1 ) } \left\{\begin{pmatrix}-1\\1\\0\end{pmatrix},\begin{pmatrix}-1\\0\\1\end{pmatrix}\right\} ⎩ ⎨ ⎧ −110 , −101 ⎭ ⎬ ⎫,维度为 2。
6. 零空间的应用
-
线性方程组的解:
- 对于非齐次方程组
A
x
=
b
A\mathbf{x}=\mathbf{b}
Ax=b,若存在特解
x
p
\mathbf{x}_p
xp,则通解为:
x = x p + x h , \mathbf{x}=\mathbf{x}_p+\mathbf{x}_h, x=xp+xh,
其中 x h ∈ Null ( A ) \mathbf{x}_h\in\text{Null}(A) xh∈Null(A)。
- 对于非齐次方程组
A
x
=
b
A\mathbf{x}=\mathbf{b}
Ax=b,若存在特解
x
p
\mathbf{x}_p
xp,则通解为:
-
数据降维与特征提取:
- 在主成分分析(PCA)中,通过找到数据矩阵的零空间,可以去除冗余信息,保留主要特征。
-
机器学习:
- 在支持向量机(SVM)中,零空间用于寻找最优超平面,最大化分类间隔。
-
机器人控制:
- 在全身控制(Whole Body Control, WBC)中,零空间方法(Null Space Based, NUB)用于处理多任务优先级问题,确保低优先级任务不影响高优先级任务的执行。
7. 零空间与其他空间的关系
-
行空间与零空间正交:
矩阵 A A A 的行空间(Row Space)与零空间是正交补关系,即:
Row ( A ) ⊥ Null ( A ) , Row ( A ) ⊕ Null ( A ) = R n . \text{Row}(A)\perp\text{Null}(A),\quad\text{Row}(A)\oplus\text{Null}(A)=\mathbb{R}^n. Row(A)⊥Null(A),Row(A)⊕Null(A)=Rn.
这意味着,零空间中的向量与行空间中的向量点积为零。 -
列空间与左零空间正交:
矩阵 A A A 的列空间(Column Space)与左零空间(Left Null Space)是正交补关系:
Col ( A ) ⊥ Null ( A T ) , Col ( A ) ⊕ Null ( A T ) = R m . \text{Col}(A)\perp\text{Null}(A^T),\quad\text{Col}(A)\oplus\text{Null}(A^T)=\mathbb{R}^m. Col(A)⊥Null(AT),Col(A)⊕Null(AT)=Rm.
8. 例子详解
问题:求矩阵
A
=
(
1
2
3
4
5
6
)
A=\begin{pmatrix}1&2&3\\4&5&6\end{pmatrix}
A=(142536) 的零空间。
步骤:
- 化为 RREF:
( 1 2 3 4 5 6 ) → 行变换 ( 1 0 − 1 0 1 2 ) . \begin{pmatrix} 1 & 2 & 3 \\ 4 & 5 & 6 \end{pmatrix} \xrightarrow{\text{行变换}} \begin{pmatrix} 1 & 0 & -1 \\ 0 & 1 & 2 \end{pmatrix}. (142536)行变换(1001−12). - 主元列是第1、2列,自由变量是 x 3 x_3 x3。
- 设 x 3 = t x_3=t x3=t,则 x 1 = t x_1=t x1=t, x 2 = − 2 t x_2=-2t x2=−2t。
- 解的形式为:
x = t ( 1 − 2 1 ) . \mathbf{x}=t\begin{pmatrix}1\\-2\\1\end{pmatrix}. x=t 1−21 . - 零空间的基为 { ( 1 − 2 1 ) } \left\{\begin{pmatrix}1\\-2\\1\end{pmatrix}\right\} ⎩ ⎨ ⎧ 1−21 ⎭ ⎬ ⎫,维度为 1。
总结
零空间是理解线性方程组解结构的关键,其性质和应用贯穿线性代数的多个领域。通过秩-零化度定理,零空间的维度与矩阵的秩紧密相关,而零空间的基为求解齐次方程组提供了理论基础。在实际应用中,零空间帮助我们分析数据、优化算法,并在机器人控制等复杂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。